
一定要記住,我們起心動念都有果報。你起一個善心,有善果;起一個惡念,有惡報,不要小看起心動念。經論裡常講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心想就是念頭、就是起心動念。在《太上感應篇》裡面也講,「夫心起於善,善雖未為,而吉神已隨之;或心起於惡,惡雖未為,而凶神已隨之。」心裡面剛動念,還沒有表現在行為,吉凶禍福的預兆就非常的明顯。當你起一個善念、善心,為別人著想的心,這個善事還沒有做,吉神就跟你相應了,就跟隨你了;當你起一個惡念,自私自利、損人利己,雖然惡事還沒有去做,凶神已經跟隨著了。
《感應篇彙編》有個公案,有一個叫元自實的人,一天大清早天還沒亮,他拿著刀要去殺一個姓繆的,因為那個姓繆的忘恩負義對不起他,他非常憤怒,要去報仇。經過一個軒轅廟,廟祝清早起來要誦經,看到有個人從廟門口走過去,後面跟著很多非常凶惡的凶神;過了沒有多久,看到那個人又折回來,這次他後面跟著好多面容慈祥的善神,又經過廟門口走回去。廟祝看到覺得很奇怪,就把他找過來請問:這位先生,你剛才從廟門走過去,你去哪裡、做什麼事?後來回來又要去哪裡、做什麼事?元自實沒有隱瞞,如實的跟廟祝講,我剛剛要去殺一個姓繆的,他對不起我,我要報仇;走到他家門口,突然動了一個念頭,對不起我的就只有姓繆的一個人,他家裡還有個老母親,他也有妻子、兒女,如果我把他殺了,他的老母親誰來奉養?兒女誰來撫養?我殺了他,不是等於殺了他們一家人嗎?他的家人是無辜的。後來想一想,算了,不報仇了,放下,所以又回來了。廟祝聽到他這麼說,終於明白了,把剛才所看到的全都告訴他,元自實聽了嚇得全身冒冷汗,從今以後努力斷惡修善,後來官也做得很大。
所以透過上面的公案,我們體會到修行就在起心動念處,我們每天都要提高警覺,能常常如是觀察,我們修學才會提升、進步。修行人能不能成就,就在用心,關鍵是心,萬法唯心。
文摘恭錄_悟道法師講演集
